时间: 2025-05-02 03:0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8:08
囊里盛锥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袋子里装锥子”,比喻隐藏才能或锋芒不露。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有能力但不愿意或不急于展示出来,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内敛、低调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囊里盛锥 常用来形容那些深藏不露的英雄或智者,他们在关键时刻才会展现出自己的真正实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平时不显山露水,但关键时刻却能大放异彩。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技术高超但不喜欢炫耀的专业人士。
同义词:
反义词:
囊里盛锥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古代**人对于内敛和低调的推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形容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和内敛被视为美德。囊里盛锥** 这个成语正是这种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鼓励人们不要过于张扬,而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展示自己的才能。
囊里盛锥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深沉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默默耕耘、不急于求成的人,他们的坚持和低调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同事,他平时不怎么说话,但在项目的关键时刻总能提出非常有见地的建议。他的这种行为让我深刻理解了囊里盛锥 的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将囊里盛锥 融入到描述一位智者的形象中:
囊里盛锥隐锋芒, 智者不言自成章。 岁月静好藏深意, 关键时刻显光芒。
在视觉上,囊里盛锥 可以联想到一个装有锋利锥子的袋子,象征着潜在的力量和能力。在听觉上,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那些低调而有力的声音,比如一位智者在关键时刻的沉稳发言。
在英语中,囊里盛锥 可以对应到 "hidden talent" 或 "sleeper hit" 这样的表达,它们都强调了潜在的、未被充分展示的能力。
囊里盛锥 这个成语在我对汉语的理解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还让我更加欣赏那些低调而有力的人和事物。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明白了内敛和谦虚的价值。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问了三声道,有好男子跟的孙孔目哥哥往泰安神州烧香去,你正是~,尖者自出,我便道我敢去。
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自荐随同平原君前去与楚王谈判,平原君见他平时没有名气,说:“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说他愿意得处囊中才能脱颖而出。平原君允许他去,结果终于说动楚国出兵抗秦救赵
1. 【囊】
2.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衣外曰表。-裏,衣内也。 、 《谷梁传·宣公九年》注-襦在裏也。 、 《诗·小雅·小弁》-不罹于裏。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组词】
里衣、 里外发烧
3.
【盛】
(形声。从皿,成声。(chéng)本义:盛在祭器中的黍稷)。
旺盛;兴盛。
【引证】
《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 韩愈《送孟东野序》-国家之盛。 、 《史记·蔡泽列传》-物盛则衰。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组词】
盛古、 盛族、 盛气、 盛阳
4.
【锥】
(形声。从金,隹(zhuī)声。本义:钻孔的工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锥,锐也。 、 《释名·释用器》-锥,利也。 、 《战国策·秦策一》-引锥自刺其股。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锥之处囊中。
【组词】
锥刀、 锥矢、 锥囊、 锥行衰、 锥行之陈、 锥毛、 锥刀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