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4:55
“假公济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借公家的名义或力量来谋取私人的利益。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假公济私”常常被用来揭露和批判腐败现象,如官员滥用职权为自己或亲友谋取利益。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指责某人的不道德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和政治学,这个词汇被用来讨论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但核心意思都围绕着公与私的关系。
“假公济私”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官僚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用以批评和警示那些滥用职权的行为。
在文化中,“假公济私”被视为一种严重的道德败坏行为,因为它违背了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常与反腐败联系在一起,是公众对政府透明度和廉洁度的重要关注点。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正、贪婪和腐败。它提醒人们要警惕权力滥用,维护公共利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某些人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情况,这时“假公济私”这个词汇就能很好地描述这种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权力如剑,假公济私者,终将自刎。”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幅描绘官员在办公室内秘密进行交易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揭露腐败的新闻报道中的严肃语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buse of power for personal gain”或“misuse of public resource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思相似。
“假公济私”这个词汇在描述和批判权力滥用方面非常有力。它不仅是语言学中的重要词汇,也是社会正义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标志。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反腐败和维护公共利益的行动中。
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现在那些招摇撞骗,~的玩意儿太多了。
1.
【假】
远。 同: 遐
【引证】
《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 、 《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 《淮南子·齐俗》-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 《列子·黄帝》-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
【组词】
假尔攸仰
2.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3.
【济】
渡过水流。
【引证】
《楚辞·屈原·涉江》-济乎江湖。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济河,围令狐。 、 唐·李白《行路难》-直挂云帆济沧海。
【组词】
同舟共济;济胜之具、 济水、 济涉、 济运
帮助;救助。
【引证】
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 《晋书·何攀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济师来攻。
【组词】
济人利物;济拔、 济惠、 济物、 济时
4.
【私】
(形声。从禾,厶(sī)声。本义:禾;庄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盖禾有名私者也。”-私,禾也。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