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2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25:23
“悚惧”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悚”和“惧”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因恐惧而感到害怕、惊慌。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在面对危险、恐怖或不寻常的情况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和身体反应。
在文学作品中,“悚惧”常用来描绘人物在恐怖、悬疑或惊悚场景中的心理状态,增强故事的紧张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害怕”、“恐惧”等更为常见的词汇。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恐怖电影评论中,“悚惧”可能会被用来精确描述特定的恐惧感受。
同义词中,“恐惧”和“惊恐”更偏向于强烈的害怕感,而“害怕”和“胆怯”则可能包含更多的胆小和畏缩的意味。反义词中,“勇敢”和“无畏”强调面对恐惧时的勇气和坚定,“镇定”和“从容”则强调在恐惧面前的冷静和自控。
“悚惧”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其中的“悚”字古已有之,意为惊恐、害怕,而“惧”字则更直接地表示恐惧。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强化了恐惧的情感色彩。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悚惧”一词的记录,显示其历史悠久。
在**文化中,“悚惧”常常与鬼怪、妖魔等超自然元素联系在一起,如《聊斋志异》等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有描绘。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更多地出现在恐怖电影、惊悚小说等娱乐作品中,用以营造紧张刺激的氛围。
“悚惧”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深层的、难以言说的恐惧感,让人联想到黑暗、未知和不可控的因素。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的行为和决策,使人更加谨慎和警觉。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在夜晚独自行走时感到的悚惧,或是观看恐怖电影时的紧张感。这些经历加深了对“悚惧”一词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黯淡,悚惧如影随形,心跳在黑暗中回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夜晚森林的画面,黑暗中隐约可见的树影和远处传来的不明声响,都能引发“悚惧”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terror”或“dread”,它们在表达上可能更加强调恐惧的强度和深度,而在使用上可能更加偏向于描述极端的恐惧感。
“悚惧”一词在汉语中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精确地描述人在面对恐惧时的复杂心理状态。通过对这个词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1.
【悚】
(形声。从心,束声。本义:恐惧)。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悚,惧也。 、 汉·王符《潜夫论·慎微》-人君闻此,可以悚惧。
【组词】
悚怯、 悚愧、 悚栗、 悚骇、 悚异
2.
【惧】
(形声。从心,瞿声。本义:害怕,恐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惧,恐也。 、 《墨子·尚同中》-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 、 《史记·屈原列传》-楚兵惧,自秦归。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荀子·解蔽》-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 、 《礼记·礼运》-喜怒哀惧爱恶欲。 、 《论语·子罕》-勇者不惧。
【组词】
惧思、 惧选、 惧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