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3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34:47
词汇“毁瘠”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毁”和“瘠”。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毁瘠”字面意思是指土地因过度开垦或自然灾害而变得贫瘠,无法再生长作物。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指任何资源或环境的破坏导致其质量或生产力下降。
“毁瘠”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其中“毁”字古已有之,意为破坏、毁坏;“瘠”字则指土地不肥沃。两个字组合起来,形象地描述了土地被破坏后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土地被视为生命之本,因此“毁瘠”这个词汇也隐含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吁。
提到“毁瘠”,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荒凉、萧条的景象,以及对未来资源枯竭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但在讨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话题时,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观点。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毁瘠”来增强对环境破坏的描绘,如:“昔日绿洲,今成毁瘠之地,风沙漫天,不见往日生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荒芜的土地,没有植被覆盖,风沙肆虐;听觉上,可能是风声呼啸,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degraded land”(退化的土地)或“barren land”(贫瘠的土地)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毁瘠”这个词汇虽然不常在日常对话中使用,但它提醒我们关注环境破坏和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然环境的价值,并在必要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我们的关切。
1.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
2.
【瘠】
(形声。从疒(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脊声。本义:身体瘦弱)。
同本义。或作“膌”。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三年》-牛虽瘠,偾于豚上,其畏不死? 、 《韩非子·内储说上》-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长短丰瘠。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老年如脊牛。
【组词】
瘠弱、 瘠疲、 瘠色、 瘠牛偾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