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6:00
“拾人唾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捡拾别人吐出的东西。基本含义是指捡取别人的残余或剩余的东西,比喻利用别人的残余物或剩余价值,有时也用来形容抄袭或模仿别人的言论或作品,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
在文学作品中,“拾人唾余”常用于批评那些缺乏原创性的作品或言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形容某人过分依赖他人的想法或成果。在专业领域,如学术界,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那些抄袭或过度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
同义词“抄袭”和“剽窃”强调了非法复制或窃取他人作品的行为,而“拾人唾余”更多强调的是利用或借鉴他人的残余价值,不一定涉及非法行为。反义词“创新”和“原创”则强调了独立思考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拾人唾余”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思。在古代,这个词汇可能更多用于形容物质上的捡拾行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精神和文化层面,用来形容对他人思想或作品的依赖。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独立思考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拾人唾余”这个词汇常常带有负面色彩,被用来批评那些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性的行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性的行为。在思考和表达时,我会尽量避免使用这个词汇,以免给人留下缺乏原创性的印象。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同学在论文中过度引用他人的观点,而没有给出自己的见解。这时,我会提醒他们注意避免“拾人唾余”的行为,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思考和研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知识的海洋里,
我愿做那探索的航者,
不拾人唾余,
只求心灵的独白。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沙滩上捡拾别人留下的垃圾,这个场景可以很好地象征“拾人唾余”的行为。在听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重复和模仿的声音,缺乏新鲜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icking up the crumbs”或“rehashing old ideas”,虽然不如“拾人唾余”那样形象,但也传达了类似的意思。
“拾人唾余”这个词汇强调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意识到避免这种行为对于建立个人品牌和信誉至关重要。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出新观点,我能够在学术和职业领域中脱颖而出。
事事落人之后,拾人唾余。
1.
【拾】
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登上 同: 涉
【组词】
拾级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唾】
(形声。从口,垂声。本义:口液,唾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唾,口液也。 、 《素问》-脾为涎,肾为唾。 、 唐·杜甫《醉歌行》-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
【组词】
唾腺、 唾沫星、 唾盂、 唾壶
吐唾沫。
【引证】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不顾而唾。
【组词】
唾面、 唾背、 唾脡、 唾涕、 唾掌;唾手;唾玉
4.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引证】
《说文》-余,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