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5:18
“散逸”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分散、消散或逸出。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描述物质、能量或信息等从集中状态向四周扩散或消失的过程。
“散逸”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演变过程中保留了原有的分散、消散的含义,并在现代汉语中继续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散逸”有时被用来形容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状态,如“散逸于山水之间”。
“散逸”给人一种轻盈、自由的感觉,有时也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或无奈,如“青春的梦想渐渐散逸”。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散逸”来形容某种香气的逐渐消失,如“咖啡的香味在空气中散逸”。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如水,散逸在夜的每一个角落,温柔地抚摸着沉睡的大地。”
在英语中,“散逸”可以对应为“dissipate”或“disperse”,它们在含义上相似,但在使用语境和细微差别上有所不同。
“散逸”是一个富有诗意和科学性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质和能量的物理过程,也触及了情感和精神的层面。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散逸”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选择,增强表达的细腻度和深度。
1.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2.
【逸】
(会意。从辵(chuò)兔。兔子善于奔逃。本义:逃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 、 《左传·桓公八年》。注:“逸,逃也。”-随侯逸。 、 《国语·晋语五》。注:“逸,奔也。”-马逸不能止。 、 《国语·郑语》。注:“逸,亡也。”-取之以逸逃于褒。 、 《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 、 《北史》-见一赤兔,每搏辄逸。
【组词】
逸犯、 逸亡、 逸窜、 逸盗、 逸禽、 逸马、 逸匪、 逸飞、 逸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