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4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6:33
“可怜巴巴”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或动物显得非常可怜、无助的样子。字面意思是指看起来很可怜,带有一定的同情和怜悯的情感色彩。
在文学作品中,“可怜巴巴”常用来描绘弱小、无助的角色,增强读者的同情心。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用以表达对某人困境的同情或调侃。在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描述某种情感状态或心理状态时。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情感的强弱,而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相反的情感状态。
“可怜巴巴”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民间口语的积累和演变。在古代文学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可能更为文雅,如“可怜兮兮”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接受并使用。
在**文化中,同情和怜悯是一种美德,因此“可怜巴巴”这个词汇在社会交往中常用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这个词汇也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过度依赖他人同情的行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同情和怜悯。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小生命,或者是那些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人。
在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只受伤的小狗,它可怜巴巴地看着我,让我无法不伸出援手。这个词汇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醒我在他人需要帮助时要伸出援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孤灯下,可怜巴巴的身影,诉说着无声的哀愁。”
结合图片,可能会想到一只小猫或小狗无助地望着镜头;结合音乐,可能会选择一些悲伤的旋律,如钢琴曲《月光》,来增强这种可怜巴巴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itiful”或“pathetic”,但这些词汇可能带有更多的负面含义,不如“可怜巴巴”那样带有同情和怜悯的情感。
“可怜巴巴”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情感词汇,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同情和怜悯的情感,也提醒我在生活中要关注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动物。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和情感的传递。
这样说,他这个杂货店也可怜巴巴的。
看到他~的样子,我的怒火也就灭了。
1. 【可】
2.
【怜】
(形声。从心,粦声。本义:哀怜,怜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憐,哀也。从心。粦声。字亦作怜。 、 《尔雅》-矜憐抚掩之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独不怜公子姊邪? 、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且喜且怜之。 、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 、 清·袁枚《祭妹文》-所怜者。
【组词】
可怜、 怜见、 怜拯、 怜鉴、 怜闵
3.
【巴】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引证】
《说文》-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 、 《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 《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
4.
【巴】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引证】
《说文》-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 、 《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 《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