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3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35:07
词汇“比而不党”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论语·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里的“比而不党”是对原文的变体或误解,正确的成语应该是“群而不党”。为了准确分析,我们将基于“群而不党”进行讨论。
“群而不党”字面意思是指君子能够与众人和谐相处,但不结党营私。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在群体中保持独立和公正,不因私利而结成小团体。
“群而不党”源自《论语》,是儒家思想中关于君子行为准则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但其核心意义——保持独立和公正——始终未变。
在**传统文化中,君子被视为道德的典范,“群而不党”体现了这种理想化的道德标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公正和独立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直、高尚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在复杂环境中仍能保持原则的人。
在职场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领导,他总是群而不党,处理事务公正无私,这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纷扰的世界里,他如一株独立的松,群而不党,坚守着内心的纯净。”
想象一个在繁忙的办公室中,一个人独自坐在角落,不受周围小团体的影响,这种场景可以与“群而不党”联系起来。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integrity”(正直)和“independence”(独立)来表达,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强调了在群体中保持个人原则的重要性。
“群而不党”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公正的期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如何在群体中保持独立和公正。
吾闻事君者,比而不党。
1.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党】
(形声。从黑,尚声。“党”、“黨”在古代是两个字,现在“党”是“黨”的简化字。简化字“党”,从儿(人,尚声)本义:晦暗不明。“党”指集团时,在古代一般只用于贬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不鲜明。
【引证】
《说文》-黨,不鲜也。 、 蒋礼鸿《义府续貂》-嘉兴谓衣物敝垢不鲜曰烟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