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0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2:03
“无声无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基本含义是指事物或行为非常隐秘,不引起注意,不产生任何动静或影响。
“无声无息”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直接反映了其含义。在历史演变中,这个词汇一直保持着其基本含义,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在**文化中,“无声无息”常常与内敛、含蓄的性格特点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交往中,这种行为方式有时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强调集体主义和谦逊的文化背景下。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平静和神秘。它让我联想到夜晚的宁静,或者是深海中的沉默,给人一种深邃和不可预测的感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总是无声无息地完成工作,从不张扬,但他的工作质量总是非常高,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无声无息”的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降临,星辰无声无息地闪烁, 在寂静的宇宙中,它们诉说着古老的秘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宁静的森林,没有任何声音,只有微风轻轻吹过树叶的沙沙声。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ilently and invisibly”,虽然意思相近,但“无声无息”更强调了动作的隐秘性和不引起注意的特点。
“无声无息”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在描述某些隐秘或低调的行为时更加准确和生动。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一到里面去,即酱在无聊的纠纷中,~。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