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0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05:02
“恕己”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宽恕自己。它强调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或失败时,采取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不对自己过分苛责。
在文学作品中,“恕己”常常用来表达一种自我反省和自我宽恕的情感,如在诗歌中表达对过去行为的释怀。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劝告他人或自己,不要过于自责。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这个词可能与自我接纳和自我关怀的概念相关。
“恕己”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恕”字意为宽恕、原谅,“己”指自己。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出现,如《论语》中提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不完全等同,但体现了类似的宽恕理念。
在**传统文化中,“恕己”与儒家思想中的“仁”和“恕”有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理解。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被用来倡导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
“恕己”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和释放的感觉,它鼓励人们对自己更加宽容,减少内疚和焦虑。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面对工作失误时感到非常自责,但通过学“恕己”的理念,我开始尝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从中学成长。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夜的静谧中,我恕己,
让心灵的花朵,在宽恕的阳光下绽放。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海边,面对着广阔的海洋,心中充满了对自我的宽恕。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钢琴曲,如Yiruma的《River Flows In You》,来表达这种宽恕和宁静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elf-forgiveness”或“self-compassion”,它们在概念上与“恕己”相似,都强调对自己的宽容和理解。
“恕己”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中起到关键作用,也在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个词,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挑战,实现自我和谐。
1.
【恕】
(形声。从心,如声。本义:恕道,体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恕,仁也。 、 《孟子》-彊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 《声类》-以心度物曰恕。 、 《贾子道术》-以己量人谓之恕。 、 《墨子经上》-恕,明也。 、 《礼记·中庸》。注:“恕,忖也。忖度其义于人。”-忠恕违道不远。 、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组词】
恕直、 恕心、 恕实、 恕道
饶恕,宽恕。
【引证】
《战国策·赵策》-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组词】
恕谅、 恕免、 恕辞
2.
【己】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引证】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吕氏春秋·察今》-而己亦人也。 、 晋·干宝《搜神记》-自拟己头。 、 唐·柳宗元《三戒》-且噬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己悲。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在己为有悔。
【组词】
舍己为公、 异己、 克己、 知己、 己身、 己私、 己里钱
天干的第六位。
【引证】
《吕氏春秋·慎行论》-己与三相近。
【组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