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1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19:50
恕免: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恕”意味着宽恕、原谅,“免”意味着免除、豁免。结合起来,“恕免”指的是宽恕某人的过错或罪行,并免除其应受的惩罚或责任。
“恕免”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恕”最早见于《论语》,意为以仁心待人;“免”则有免除、避免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恕免”,表示宽恕并免除责任。
在**传统文化中,“恕”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观念,强调宽容和仁爱。在社会交往中,恕免他人的过错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
“恕免”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和宽容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和解、和平与希望。在个人层面,它可能激发人们对他人过错的同情和理解。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恕免他人的情况。例如,朋友因误解而对我有所冒犯,最终我们通过沟通和谅解解决了问题,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珍视“恕免”的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恕免”:
在宽恕的河流中,
我们洗净了彼此的罪。
恕免之光,
照亮了心灵的暗角。
在英语中,“恕免”可以对应为“pardon”或“forgive and absolve”。在不同文化中,宽恕的概念普遍存在,但表达方式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恕免”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人类对和谐与宽容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恕免”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同理心和宽容度。
1.
【恕】
(形声。从心,如声。本义:恕道,体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恕,仁也。 、 《孟子》-彊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 《声类》-以心度物曰恕。 、 《贾子道术》-以己量人谓之恕。 、 《墨子经上》-恕,明也。 、 《礼记·中庸》。注:“恕,忖也。忖度其义于人。”-忠恕违道不远。 、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组词】
恕直、 恕心、 恕实、 恕道
饶恕,宽恕。
【引证】
《战国策·赵策》-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组词】
恕谅、 恕免、 恕辞
2.
【免】
物之新生、稚弱者。
【引证】
《大戴礼记》-推远稚免之幼志,崇积文武之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