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21:4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1:43:17
扛长工 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在**北方方言中使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字面意思是“长期承担重体力劳动”,通常指的是在农村中长期为地主或富农工作的长工,他们没有固定的工资,而是以食物和住宿作为报酬。
在文学作品中,“扛长工”常常用来描述旧社会农民的苦难生活,如鲁迅的《祝福》中提到的祥林嫂的丈夫就是一名扛长工。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长期从事辛苦的工作。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同义词:长工、苦力、劳工 反义词:老板、地主、雇主
“扛长工”一词源于**农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劳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描述历史或传统文化时仍会被提及。
在**传统文化中,扛长工的形象常常与苦难、勤劳和牺牲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旧社会阶级分化的现实,也是对农民阶级的一种社会写照。
提到“扛长工”,我联想到的是一幅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画面,感受到的是一种沉重和艰辛。这个词让我思考劳动的价值和社会的公平。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没有直接遇到过扛长工的情况,但在阅读历史书籍和文学作品时,这个词常常出现,让我对过去的劳动人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同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扛长工的背影,在夕阳下拉长,每一滴汗水,都是岁月的见证。”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扛长工的农民在田间劳作,背景是金黄的麦田和远处的山峦。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描述劳动的民歌,如《东方红》。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ay laborer”或“hired hand”,但这些词汇没有“扛长工”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深度。
“扛长工”这个词不仅仅是一个描述劳动的词汇,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在我学*汉语和了解**文化的过程中,这个词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过去的社会结构和劳动人民的艰辛。
1.
【扛】
(形声。从手,工声。(gāng)本义:两手对举以托重物)。
用肩部携带。
【引证】
《广东军务记》-役使扛炮。
【组词】
码头装卸工人的肩上扛着大包;扛荷、 扛抬、 扛枪;扛锄头
2.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
3.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