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0:40
大信不约 这个词汇源自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在儒家文化中有所体现。字面意思是指真正的信任不需要通过约定或契约来证明或维持。基本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如果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那么这种信任是无需通过外在的约束或承诺来保障的,因为双方都深信对方的行为和意图。
在文学作品中,大信不约 常用来描绘人物之间深厚的友情或爱情,强调信任的内在性和无需言语的默契。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信任、忠诚或人际关系时,可能会被引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这个概念可能被用来探讨团队合作或领导力中的信任构建。
大信不约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儒家经典,强调道德和伦理上的信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化和社会关系中,强调信任的内在性和无需外在证明的特性。
在中国文化中,大信不约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人际关系理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信任。在现代社会,这个概念也被用来强调在商业和个人关系中建立信任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给人以温暖和安全的感觉,联想到了人与人之间无需言语的深厚联系和信任。它鼓励人们去建立和维护基于内在信任的关系。
在个人生活中,大信不约 的概念提醒我在与他人建立关系时,应该注重建立内在的信任,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外在的约束或承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无声的夜里,我们的心语
如同大信不约,穿越时空的界限
无需言语,我们的灵魂相拥
在信任的光辉中,永恒不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两个朋友在夕阳下的背影,无需言语,彼此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证明。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旋律,如钢琴曲,来表达这种无需言语的信任和默契。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
大道不器,大信不约。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