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7:08
词汇“利泽”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专业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利”通常指利益、好处,“泽”则常指水泽、恩泽。结合起来,“利泽”可能指的是带来利益或恩惠的事物或行为。
由于“利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但从字面上看,“利”和“泽”都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字,结合在一起可能是在特定语境下形成的复合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利泽”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利他”精神相关联,强调个人行为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参与公益活动或看到他人善举时使用这个词汇,如“他的捐赠利泽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利泽万物,
花开满园,恩泽人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beneficial”(英语)或“bénéfique”(法语)可以传达类似的意思。
“利泽”是一个富有正面意义的词汇,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专业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深度。
1.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2.
【泽】
(形声。从水。睪(yì)声。本义::光泽,润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泽,光润也。 、 《礼记·曲礼》-共饭不泽手。 、 《礼记·少仪》-泽剑首。 、 《考工记·慌氏》-实诸泽器。 、 《荀子·礼论》-顺非而泽。 、 《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 、 《素问·经络论》-热多则淖泽。 、 《素问·玉机真藏论》-色沃不泽。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色泽莹润。 、 宋·沈括《梦溪笔谈》-根色鲜泽。 、 王安石《太古》-仁义不足泽其性,礼乐不足锢其情。
【组词】
泽雨、 泽器、 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