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3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5:34
词汇“手梢”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手梢”这个词汇在字典中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从字面上理解,“手”通常指人的手,而“梢”可以指树枝的末端或事物的末端。结合起来,“手梢”可能指的是手的末端,即手指的部分,或者比喻性地指某事物的末端或边缘部分。
由于“手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汇,可能是为了创造一种特定的氛围或表达某种特殊的意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物的边缘或末端,或者在某些方言中可能有特定的含义。
由于“手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以下是一些假设的例句:
同义词:手指尖、指尖、手尖 反义词:(由于“手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反义词不明确)
由于“手梢”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明确。可能是某些方言或特定地区的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手梢”可能有一定的意义,但这需要具体的文化研究来确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手梢”这个词汇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由于“手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尝试创造性地使用“手梢”这个词汇,例如: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想象手的末端在特定光线下的样子,或者在音乐中,可以尝试创造一种轻柔、细腻的旋律来代表“手梢”的感觉。
由于“手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明确。
“手梢”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不明确。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由于其不常用,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可能不需要特别关注这个词汇。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梢】
(形声。从木,肖声。本义:树木的末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梢,梢木也。 、 《尔雅》。注:“谓木无枝柯,梢擢长而杀者。”-梢,梢擢。 、 白居易《有木诗》-开花寄树梢。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梢。
【组词】
树梢;枝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