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7:11
杂卖场: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一个出售各种不同类型商品的场所,这些商品可能包括二手物品、打折商品、小商品等。杂卖场通常不专注于某一类商品,而是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价格相对较低,吸引寻求性价比的消费者。
在文学中,杂卖场可能被用来象征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或者作为人物背景的一部分,反映社会经济状况。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杂卖场”来形容一个地方商品种类繁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在专业领域,如零售管理,杂卖场可能被分析其运营模式和市场定位。
同义词:跳蚤市场、旧货市场、小商品市场 反义词:专卖店、精品店、高端商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例如“跳蚤市场”更侧重于二手物品,而“小商品市场”则可能包括新旧商品但以小件物品为主。
“杂卖场”一词可能起源于对市场上商品种类繁多、质量不一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代那些集中销售各种非标准化商品的场所。
在某些文化中,杂卖场被视为寻找独特物品和体验当地文化的好地方。在社会经济层面,杂卖场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了购物选择,同时也促进了资源的再利用。
对于一些人来说,杂卖场可能唤起怀旧和探险的情感,因为它们常常与童年记忆或寻找宝藏的感觉联系在一起。然而,对于追求品牌和质量的消费者,杂卖场可能带来廉价和不可靠的联想。
个人经历中,杂卖场可能是寻找特殊礼物或装饰品的好地方,因为它们提供了独特的商品选择。
在诗歌中,可以将杂卖场比作人生的舞台,每件商品都是一个故事,等待被发现和解读。
杂卖场的视觉联想可能是色彩斑斓的商品堆叠,而听觉联想可能是嘈杂的讨价还价声和人群的喧嚣。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场所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运营方式,例如在西方,类似的场所可能被称为“flea market”或“thrift store”。
杂卖场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特定的购物场所,也反映了消费者行为、市场经济和文化多样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1.
【杂】
(形声。从衣,集声。本义:五彩相合)。
同本义。
【引证】
《周礼·考工记》-画绘之事,杂五色。
2.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
3. 【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