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5:00
词汇“卤器”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指的是一种用于制作卤水或卤制食品的器具。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卤器”字面意思是指用于制作卤水或卤制食品的器具。卤水是一种调味料,通常包含酱油、糖、香料等,用于烹饪肉类、豆腐等食品,使其具有独特的风味。
在专业烹饪领域,“卤器”可能指的是专门用于卤制食品的锅具或容器。在文学或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描述烹饪过程或特定的烹饪器具时。
“卤器”这个词可能源自烹饪实践,随着烹饪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在古代,可能没有专门的词汇来描述这种器具,而是用更通用的词汇如“锅”或“容器”来指代。
在**烹饪文化中,卤制食品是一种传统且受欢迎的烹饪方式。因此,“卤器”作为制作这些食品的工具,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意义。
提到“卤器”,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家庭厨房的温馨氛围,或者是传统烹饪技艺的传承。它可能唤起人们对家乡味道的怀念。
(这部分需要个人经历,以下为假设性内容) 在我小时候,家里有一个老旧的卤器,每逢节日,奶奶就会用它来制作卤肉,那独特的香味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以下为创作性使用示例) 在诗歌中:
卤器静置在厨房一角,
岁月沉淀,味道依旧。
每一次开盖,
都是对过往的温柔回忆。
想象一个古朴的卤器,可能是一个深色的陶制锅,上面有着岁月的痕迹。打开锅盖时,蒸汽升腾,伴随着卤肉的香味,形成一种温馨的视觉和嗅觉体验。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专门指代这种烹饪器具的词汇,但类似的烹饪方法和器具可能存在,只是名称和使用方式有所不同。
“卤器”作为一个特定领域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烹饪和食品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烹饪技艺。
1.
【卤】
(象形。金文字形,象盐罐(或盐池)中有盐形。本义:盐碱地)。
同本义。
【引证】
《春秋·昭公元年》-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鹵。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表淳卤,数疆潦。 、 杜甫《盐井》-卤中草木白。
【组词】
卤田、 卤莽、 卤泻、 卤地
2.
【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器,皿也。 、 《老子》-天下神器。 、 《易·系辞》-形乃谓之器。 、 《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 《周礼·大行人》-其贡器物。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 《韩非子·十过》-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 、 《墨子·公输》-守圉之器。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 清·周容《芋老人传》-尽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