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1:16
征剿(zhēng jiǎo)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征”和“剿”。其中,“征”通常指征伐、征讨,即官方的军事行动,用以平定叛乱或征服他国;“剿”则指剿灭、消灭,强调彻底清除或消灭敌对势力。因此,“征剿”整体上指的是官方发起的军事行动,目的是彻底消灭或平定叛乱、敌对势力。
在文学作品中,“征剿”常用于描述历史上的军事行动,如对叛军的**或对外敌的征讨。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讨论或军事话题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军事学中,“征剿”是一个精确描述特定军事行动的术语。
“征剿”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文献和历史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描述官方的军事行动。
在历史上,“征剿”常常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相关联。例如,对黄巾起义、太平天国的征剿,都是为了恢复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征剿”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严肃和沉重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到战争和牺牲。在个人联想中,可能会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悲壮的战役。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直接接触到“征剿”这个词,但在学*历史或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时,会频繁遇到这个词。
在诗歌中,可以将“征剿”用于描述历史的沧桑和战争的残酷:
铁骑征剿古战场, 血染黄沙岁月长。 英雄泪,洒何处, 千秋功过任评章。
视觉上,“征剿”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画面,如士兵的盔甲、战马和战场。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鼓声、号角声和士兵的呐喊声。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suppression”或“military campaign”来描述类似的概念。
“征剿”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军事行动,也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的冲突和斗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1.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2.
【剿】
(形声。从刀,巢声。本义:劳累,使辛勤劳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勦,劳也。从力,巢声。 、 《左传·昭公元年》-安用速成其以勦民也。 、 张衡《东京赋》-今公子苟好勦民以偷乐。 、 《左传·宣公十二年》-无及于郑而剿民,将焉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