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3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7:51
唯恐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唯”和“恐”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为“只担心”或“只害怕”。它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担忧或恐惧,通常用于强调某人对某事的极度担心。
唯恐 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图:
同义词中,担心 和 忧虑 更侧重于内心的不安,而 恐惧 和 害怕 则更强调强烈的情感反应。反义词则表达了相反的情感状态,即内心的平静和无畏。
唯恐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唯”(只)和“恐”(害怕)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唯 常用于强调,而 恐 则表示害怕。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 唯恐。
在中华文化中,唯恐 常用于表达对未知的担忧和对失败的恐惧。这种表达方式反映了中国人对稳定和安全的重视。在社会背景中,唯恐 可能与对社会变革的担忧有关,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时代。
唯恐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焦虑。它让人联想到面对不确定性和潜在威胁时的不安感。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影响个人的思维和表达,使其更加谨慎和保守。
在个人生活中,唯恐 可能与对未来的担忧有关。例如,一个人可能唯恐自己的职业发展不如预期,从而影响其决策和行为。
在诗歌中,唯恐 可以用来表达对爱情的担忧:
唯恐爱如潮水, 退去后, 留下无尽的沙。
唯恐 可以联想到紧张的音乐节奏和焦虑的面部表情。视觉上,可能联想到紧皱的眉头和紧握的拳头。
在英语中,唯恐 可以对应为 "only fear" 或 "fear only",但这种表达不如汉语中的 唯恐 常见。在其他语言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找到相应的表达。
唯恐 是一个表达强烈担忧和恐惧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中有着丰富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意图,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和灵活性。
1.
【唯】
(形声。从口,隹(zhuī)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同本义。
【引证】
《助字辨略》朱注-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 、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
【组词】
唯阿、 唯俞、 唯唯、 唯诺
只有,只是。
【引证】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唯北狄野心。 、 吴均《与朱元思书》-唯余其一。 、 《吕氏春秋·慎行论》-唯巨石岿然。
【组词】
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 唯谨
2.
【恐】
(形声。从心,巩声。本义:严重害怕,惊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恐,惧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 《荀子·天伦》-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 《聊斋志异·狼》-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其破璧,乃辞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