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6:49
心高气傲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内心高傲,态度傲慢。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自视甚高,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表现出一种傲慢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心高气傲 常用来描绘那些自命不凡、目中无人的角色,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某些情境下就被描述为心高气傲。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或描述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可能会探讨这种性格特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同义词:自命不凡、目中无人、傲慢无礼 反义词: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心高气傲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和含义在历史长河中相对稳定。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已有使用,如《史记》等。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心高气傲**往往带有负面评价。在现代社会,这种性格特质可能会影响个人的社交和职业发展。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那些不易相处、自我中心的人。在表达时,可能会用来警示或批评这种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心高气傲的人,他们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团队的氛围和效率。通过理解和识别这种性格特质,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心高气傲者,独行于世,
目空一切,难觅知音。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高傲的姿态,如昂首阔步、眼神傲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冷嘲热讽的语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haughty" 或 "arrogant",它们在描述自大、傲慢的态度上有相似之处,但文化内涵和使用情境可能有所不同。
心高气傲 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性格特质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帮助我们识别和理解这种态度,也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提升沟通技巧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至关重要。
我可也心高气傲惹人憎。
他到任之后,靠着自己内有奥援,总有点~。(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
3.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4.
【傲】
(形声。从人,敖声。本义:骄傲;傲慢无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傲,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