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2:12
桑皮纸:桑皮纸是一种传统的手工纸张,主要由桑树的树皮纤维制成。它具有质地坚韧、耐久性强、吸水性好等特点,常用于书写、绘画、包装等用途。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桑皮纸可能被用来象征传统、历史或文化的传承,如在描述古代文人墨客的书房时提及。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桑皮纸可能不太常见,但在提及传统手工艺或文化遗产时可能会被提及。 专业领域:在造纸、文物保护、艺术史等领域,桑皮纸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特定类型的纸张及其制作工艺。
同义词:手工纸、宣纸(特指的一种桑皮纸) 反义词**:机制纸、合成纸
桑皮纸的制作历史悠久,起源于**,后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其名称来源于主要原料——桑树的树皮。随着时间的推移,桑皮纸的制作工艺有所变化,但其基本特性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桑皮纸与文人墨客、书法绘画紧密相关,常被视为高雅文化的象征。在社会背景中,桑皮纸的制作和使用体现了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传承。
桑皮纸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情感联想,常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书房、书法作品和传统绘画。它代表了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在参观一个传统手工艺展览时,我亲眼见到了桑皮纸的制作过程,对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质感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桑皮纸可以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桑皮纸上,墨迹斑驳, 岁月无声,故事悠长。
桑皮纸的质感让人联想到古朴的木质家具和柔和的灯光,其制作过程中的手工拍打声也给人以宁静和专注的听觉体验。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桑皮纸的手工纸张也有其对应词汇,如日本的和纸(Washi),其制作原料和工艺与桑皮纸有相似之处,但在具体用途和文化象征上有所差异。
桑皮纸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特定类型的纸张,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桑】
(会意。从桑,从木。桑者。神桑也。本义:植物名)。
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 。树皮有浅裂,叶子椭圆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引证】
《说文》-桑,蚕所食叶木。 、 《贾子胎教》-桑者,中央之本也。 、 《礼记·内则》-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 《易·否》-系子包桑。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桑。 、 《穆天子传》-天子命桑。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组词】
桑麻、 桑土、 桑户、 桑里、 桑濮、 桑中、 桑落、 桑中之约、 桑中之奔、 桑间月下
2.
【皮】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广雅》-皮,剥也。 、 《战国策·韩策》-皮面抉眼。 、 《释名》-皮瓠以为蓄。
【组词】
皮面
3.
【纸】
(形声。从糸(mì),氏声。纸的原料本是破旧的丝绵,故从糸。本义:纸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潎絮一苫也。造纸昉于漂絮以苫荐而成之,后汉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巾魚网为之。今亦用竹质木皮,其细者,有致密竹帘荐焉。-纸,絮也,一曰苫也。 、 《后汉书·贾逵传》-[帝]令逵自选《公羊》严、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传》,与简纸经传各一通。
【组词】
纸撚儿、 纸标儿、 纸筋、 纸阄、 纸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