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8:01
“世论”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公众的意见或舆论,特别是在社会、政治或文化议题上的普遍看法。它强调的是社会大众对某一**或现象的集体评价和反应。
“世论”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世”(世界、社会)和“论”(讨论、意见)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世论”来指代社会大众的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词汇的含义和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在**传统文化中,“世论”往往与“民心”、“民意”等概念相联系,强调统治者或决策者应当倾听和尊重公众的意见。在现代社会,随着媒体和网络的发展,“世论”的形成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公众意见的表达更加多元和即时。
“世论”一词往往带有一种集体性和客观性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社会大众的声音和集体智慧。在个人表达中,使用“世论”可能会给人一种权威和客观的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社会热点问题时使用“世论”一词,比如在社交媒体上评论某一**时,我会考虑“世论”的走向,并试图理解公众的普遍看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世论”:
在喧嚣的世论中,
我寻找那一丝真理的光芒,
穿越众声喧哗,
触摸那最纯粹的民心。
“世论”可能让人联想到繁忙的街道、热闹的广场,或者是电视新闻中的讨论节目。在视觉上,可能会想到人群聚集的场景;在听觉上,可能会想到嘈杂的讨论声或新闻播报的声音。
在英语中,“世论”可以对应为“public opinion”或“social commentary”。在不同的文化中,公众意见的形成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都是指社会大众的集体看法。
通过对“世论”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一词汇在社会交流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描述公众意见的一个工具,也是理解和参与社会讨论的一个窗口。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如何恰当地使用“世论”,以增强我的表达的准确性和影响力。
1.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