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7:49
瓷土:瓷土是一种用于制作陶瓷的天然粘土,主要成分通常包括高岭土、石英和长石。它具有良好的塑性和烧结性能,经过高温烧制后可以形成坚硬、不透水的陶瓷制品。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瓷土可能被用来象征纯洁、脆弱或精致,如“她的心灵如同未经雕琢的瓷土,纯净而敏感”。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瓷土可能被提及作为制作陶艺的材料,如“我周末去陶艺工作室,用瓷土做了一个花瓶”。
专业领域:在陶瓷工艺和材料科学中,瓷土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制作陶瓷的基础材料。
同义词:陶土、粘土、高岭土
反义词:金属、塑料
词源:瓷土一词源自中文,“瓷”指陶瓷,“土”指土壤或材料。
意义和影响:在**文化中,陶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瓷土作为陶瓷的基础材料,承载着传统工艺和审美价值。
情感反应:瓷土可能让人联想到手工艺的温暖、自然的纯净和历史的厚重。
经历或故事:在学*陶艺的过程中,我第一次亲手揉捏瓷土,感受到了它的柔软和可塑性,这种体验让我对陶瓷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诗歌:
瓷土在指尖流转,
塑造着心中的梦。
火中重生,
化作永恒的诗篇。
视觉联想:想象一块未经雕琢的瓷土,它的颜色、质地和形态。
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在英语中,瓷土可以称为“porcelain clay”或“kaolin”。
理解:瓷土不仅是制作陶瓷的基础材料,也承载着文化和工艺的价值。
1.
【瓷】
(形声。从瓦,次声。本义:用高岭土烧制成的质料。也指瓷器) 同本义。
【引证】
司马光《训俭示康》-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组词】
瓷碗;细瓷;瓷枕;瓷仙、 瓷注
2.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