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3:23
漫无止境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某种状态或过程没有尽头,没有终止点。它通常用来描述时间、空间或某种活动的长久延续,给人一种无限延伸的感觉。
在文学作品中,“漫无止境”常用来形容广阔的自然景观或深邃的思考过程,如“漫无止境的草原”或“漫无止境的思考”。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抱怨或等待,如“他的抱怨似乎漫无止境”。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或哲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宇宙的无限性或时间的无始无终。
同义词: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永无止境 反义词:有限、有尽头、终止
同义词中,“无边无际”强调空间的广阔,“无穷无尽”强调数量的无限,“永无止境”强调时间的持续。反义词则提供了对比,强调了有限性和终止点。
“漫无止境”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构成的每个字都有明确的意义:“漫”指广泛、无边际,“无”表示否定,“止境”指终点或界限。这个词汇的结构和意义在历史上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在文化中,“漫无止境”常与自然景观的描写相结合,反映了文学中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哲学上的宇宙观。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些社会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如“贫困问题似乎漫无止境”。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沉重和无望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一种无法逃脱或改变的状态。在个人情感上,它可能引发对无限时间和空间的敬畏,或是对某些无法解决问题的无奈。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长途旅行中感受到“漫无止境”的公路,那种无尽延伸的感觉让人既兴奋又疲惫。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漫无止境的夜空中,星星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视觉上,“漫无止境”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的海洋或无边的沙漠。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持续不断的风声或海浪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ndless”或“boundless”,它们在意义上与“漫无止境”相似,但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可能有所不同。
“漫无止境”这个词汇在描述无限性和持久性方面非常有用,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反映了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的。
1.
【漫】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同本义。
【引证】
《三国志·吴主传》-诸山崩,鸿水溢。 、 《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 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组词】
漫溢、 漫口、 水漫金山;漫溃、 漫泄、 漫流、 漫然、 漫滋、 漫衍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止】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 《仪礼·士昏礼》。注:“足也。”-北止。 、 《易·噬嗑》-屦校灭止。 、 《汉书·五行志》-举止高。 、 《汉书·食货志》-四之日举止。 、 《汉书·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停住,中断进程。
【引证】
《广韵》-止,停也,息也。 、 《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亦可以止矣。 、 《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羽飞乃止。 、 《资治通鉴·唐纪》-雪止。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絮絮不止。
4.
【境】
(形声。从土,竟声。本义:边境,国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境,疆也。 、 《吕氏春秋·赞能》-至齐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