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2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23:42
牙口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个主要含义:
“牙口”这个词汇源自对牙齿和口腔的直接描述,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对食欲的描述。
在**文化中,牙齿的健康常被视为一个人整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因此“牙口”在日常交流中频繁出现。
提到“牙口”,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健康、活力和食欲,这通常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根据某人的“牙口”来判断他们是否适合吃某些食物,或者他们的健康状况如何。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牙口如山,坚硬的食物也能轻易征服。”
看到“牙口”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洁白的牙齿和清脆的咀嚼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ntal health”或“appetite”,但“牙口”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特有的含义和用法使其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独特性。
“牙口”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既具体又抽象,它不仅描述了牙齿的物理状态,还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和食欲的关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牙口”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1.
【牙】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引证】
《说文》-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 《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皮草齿牙。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组词】
牙祭、 牙疼咒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