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0:06
忘形: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失去常态,形容人因为极度高兴或悲伤而忘记了应有的举止和风度。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情感激动时,行为举止超出了平常的状态。
“忘形”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字面上的“忘”意为忘记,“形”指形态或常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人在情感激动时的行为失常。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中庸之道”,即保持适度和平衡。因此,“忘形”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不成熟或不理智的表现。
“忘形”这个词给人一种强烈的情感波动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极度情绪化时的无助和脆弱。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朋友的婚礼上,新郎因为过于激动而忘形地拥抱了每一个到场的客人,这一幕至今让人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忘形”: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忘形之处无人识,
独酌月下自逍遥。
想象一个人在海边忘形地奔跑,海浪的声音和海风的呼啸,以及那个人欢快的笑声,这些都是“忘形”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se one's composure”或“get carried away”,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情感失控的概念。
通过对“忘形”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情感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这个词提醒我们在表达情感时要注意适度,保持理智,这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都是非常重要的。
1.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忘,不识也。 、 《诗·郑风·有女同车》-德音不忘。 、 《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中年病忘。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偕忘。 、 诸葛亮《出师表》-忘身于外。
【组词】
忘魂、 忘昏、 忘反、 忘年、 忘味、 忘食、 忘却、 忘生舍死、 忘先
2.
【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形,象形也。 、 《庄子·天地》-物成生理谓之形。 、 《易·屯》-雷雨之动满形。 、 《礼记·乐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 《孟子》-形色天性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形者,生之具也。 、 《列子·说符》-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聊斋志异·促织》-形若土狗。 、 明·魏学洢《核舟记》-因势象形。
【组词】
形物、 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形体,实体。
【引证】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山岳潜形。 、 蔡元培《图画》-钩勒形廓。
【组词】
形寂、 形响、 形解、 有形;无形;整形;形生、 形性、 形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