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0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0:25
摽弃(biào q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抛弃、丢弃。它通常用来描述对某物或某种观念的不再需要或不再接受,强调的是彻底和决绝的态度。
“摽弃”一词的“摽”字在古代汉语中有绑缚、捆绑的意思,后来引申为抛弃、丢弃。随着语言的发展,“摽弃”逐渐固定为表示彻底放弃的词汇。
在**文化中,摽弃常与“断舍离”等现代生活理念相联系,强调对不必要物品和旧有观念的清理和放弃,以追求更简洁、高效的生活方式。
摽弃这个词给人一种决绝和果断的感觉,它可能引发对改变、新生和净化的积极联想,也可能带来对失去和放弃的消极情感。
在个人生活中,摽弃可以是对旧衣服、旧书籍的清理,也可以是对不良惯的改正,如摽弃熬夜的惯,开始早睡早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摽弃了昨日的忧伤,我迎向晨曦的光芒。”
视觉上,摽弃可能让人联想到清理房间的场景,一堆被丢弃的物品;听觉上,可能是垃圾袋拉链的声音,或是物品被扔进垃圾桶的声音。
在英语中,“摽弃”可以对应“discard”或“abandon”,但“discard”更侧重于丢弃不再需要的东西,而“abandon”则更多用于放弃计划或项目。
摽弃这个词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强烈的决断意味,它不仅用于描述物理上的丢弃,也用于描述心理上的放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摽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决绝和彻底的态度。
1.
【摽】
捶胸;击。
【引证】
《说文》-摽,击也。从手,票声。字亦作抛。 、 《诗·柏舟》-寤辟有摽。 、 《左传·哀公十二年》-长木之斃,无不摽也。
【组词】
摽辟
落下。
【引证】
《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
【组词】
摽落、 摽梅
2.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