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3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30:06
岩栖谷隐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居住在岩石之间和山谷深处。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强调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精神自由和清净的生活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岩栖谷隐 常被用来描绘隐士或高人的生活环境,如古代诗词中描述的隐居者。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自然、环保或个人生活选择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生态学或地理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某些动植物的栖息地。
岩栖谷隐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岩栖谷隐** 常与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和“返璞归真”相联系。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谐与内心平静的追求,也是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一种反思。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宁静、深远的感觉,联想到清晨的山谷、鸟鸣和清新的空气。它让我想到追求简单生活和内心平和的重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梦想过岩栖谷隐的生活方式,希望能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创作的灵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岩栖谷隐处,
松风拂面来。
心随云水去,
梦与山花开。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隐士坐在山谷中的岩石上,周围是茂密的树木和清澈的溪流。背景音乐可能是轻柔的古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隐居概念可以用“hermitage”或“seclusion”来表达,但岩栖谷隐 更强调与自然的直接联系和内在的精神追求。
岩栖谷隐 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在现代社会中,它提醒我们关注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对我的语言学*和表达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士不遇,岩栖谷隐,姓名沦灭,其常也。
故岩栖谷饮、绝粒噏精者,守形之士也。
1.
【岩】
(形声。从山,严声。“岩”为会意字。从山,从石。本义:高峻的山崖)。
同本义。
【引证】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嵌岩窦穴。 、 宋·沈括《梦溪笔谈》-高岩峭壁。 、
【组词】
岩电、 岩阿、 岩徼、 岩下、 岩饰
2.
【栖】
忙忙碌碌;不安定。
【引证】
《诗·小雅·六月》-六月栖栖,戎车既饬。
【组词】
栖屑、 栖栖、 栖栖默默、 栖遑
3. 【谷】 ——“吐谷浑”(Tǔyùhún):我国古代西部民族名。
4.
【隐】
藏匿;隐蔽。
【引证】
《说文》-隐,蔽也。 、 《尔雅》-隐,微也。 、 《国语·齐语》。注:“隐藏也。”-隐五刃。 、 、 《荀子·致仕》。注:“隐,亦蔽也。”-隐忌雍蔽之人。 、 《吕氏春秋·重言》。注:“隐,蔽也。”-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 、 《文选·嵇康·琴赋》。注:“隐,幽深邃也。”-则盘纡隐深。 、 《左传·文公十八年》-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故隐居屠间。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日月隐耀。 、 明·魏学洢《核舟记》-各隐卷底。
【组词】
隐占身体、 隐遁、 隐谋、 隐秀、 隐候、 隐耀、 隐身术、 隐冒、 隐翳、 隐掩
隐瞒。
【引证】
《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上以无隐。
【组词】
隐欺、 隐情、 隐拒、 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