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3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32:48
河伯: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河伯是黄河的水神,掌管黄河及其流域的水文气象。河伯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一位有权势的神祇,有时也与洪水、水灾等自然灾害相关联。
河伯一词源自**古代对自然现象的神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形象和功能在不同文献中有所变化。在早期文献中,河伯更多是洪水灾害的象征,而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逐渐演变为具有正面形象的神祇。
在**传统文化中,河伯是水神的一种,与农业社会对水的依赖密切相关。河伯的形象和故事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水文气象的认知。
河伯一词常带有一种神秘和庄严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祭祀仪式和神话故事。在现代,提及河伯可能会唤起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河伯一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环境保护或水利工程时,可能会间接提及,用以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尊重和保护。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河伯啊,你掌管着黄河的波涛, 在古老的传说中,你是水的守护神。 你的身影在波光中若隐若现, 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繁荣。
河伯的形象可以联想到古代绘画中描绘的水神形象,或是现代影视作品中对神话角色的演绎。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祭祀时的音乐和歌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角色可能是掌管河流或水域的神祇,如希腊神话中的波塞冬(Poseidon),但每个文化的具体形象和功能各有特色。
河伯作为一个古代神话中的角色,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敬畏,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河伯的背景和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
1.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
2.
【伯】
(形声。从人,白声。本义:排行第一的,老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伯,长也。 、 《诗·邶风 ·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 《诗·周颂·载芟》-侯主侯伯,侯亚侯旅。 、 《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 《礼记·曲礼下》-五官之长曰伯。 、 《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访方伯。 、 韩愈《过始兴江口感怀》-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
【组词】
伯氏、 伯兄、 伯氏、 伯歌季舞、 伯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