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3:38
甲胄:字面意思是指古代战士穿戴的防护装备,包括盔甲和护身衣。甲指的是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衣,胄则是指头盔。
甲胄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甲和胄分别指代不同的防护装备。随着时间的推移,甲胄的材质和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最初的皮革到后来的金属,再到复合材料。
在**文化中,甲胄不仅是军事装备,也是武士精神和忠诚的象征。在古代,穿戴甲胄的武士被视为国家的守护者。
甲胄给人以坚固、勇敢和保护的联想。它让人想到古代战场上的勇士,以及他们为了国家和家园所展现的英勇。
在观看历史剧或参加古装活动时,我曾多次看到演员身着甲胄,这让我对古代战士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将甲胄比喻为心灵的保护层:
心灵的甲胄,坚不可摧, 在风雨中,守护着内心的纯净。
想象一下,一位身着甲胄的武士在战场上挥舞着长剑,金属的撞击声和战士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动的战斗画面。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armor”和“helmet”也指代类似的防护装备,但在设计和使用上可能有所不同。
甲胄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的军事装备,也承载了文化和历史的厚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 、 《六书故》-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 、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组词】
莩甲;甲坼
2.
【胄】
(形声。“胄”古有两个字。小篆字形从肉,由声。本义:头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胄,兜鍪也。从月,由声。 、 《易·说卦》-离为甲胄。 、 《书·伪说命》-惟甲胄起戎。 、 《诗·鲁颂·閟宫》-贝胄朱綅。 、 《礼记·曲礼》-献甲者执胄。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左右免胄而下。 、 《荀子·议兵》-冠軸(胄)带剑。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铠胄皆镔铁。
【组词】
甲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