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9:53
词汇“新民”的深入学*和分析:
“新民”字面意思是指新的民众或新的人民。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指代那些具有新思想、新观念、新生活方式的民众,或者是指在某个特定时期内新加入的民众。
“新民”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出现,如《尚书·洪范》中有“新民之政”的提法,意指改革旧制,使民众焕然一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民”的含义逐渐丰富,涵盖了更多的社会和文化层面。
在近代史上,“新民”一词常与启蒙、维新变法等历史**相关联,如梁启超的“新民说”强调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公民。
“新民”一词给人以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搬到一个新的社区,我可能会被视为一个“新民”,需要适应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新民”:
春风拂过旧城墙,
新民携梦入画廊。
古巷深处笑声扬,
共绘时代新篇章。
“新民”可能让人联想到熙熙攘攘的街道、充满活力的市场,或者是欢快的音乐,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
在英语中,“new citizen”或“newcomer”可以对应“新民”,但它们更多强调的是身份的转变或地理上的迁移,而不像“新民”那样包含文化和思想层面的新意。
“新民”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指代新的人群,更象征着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新民”这一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1.
【新】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砍伐树木。
【引证】
《说文》-新,取木也。 、 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
2.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