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1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15:08
词汇“收科”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收科”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收科”字面意思是指结束科举考试或科目的学*。在古代,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考试结束后,考生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称为“收科”。
在文学作品中,“收科”可能用来描述科举考试的结束,或者比喻性地指代某个阶段的结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可能会提及。
“收科”一词源自古代科举制度,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也逐渐降低,现在主要在历史文献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出现。
在**古代社会,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因此“收科”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它不仅代表了个人学业的完成,也象征着社会地位的转变。
对于现代人来说,“收科”可能会引起一种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怀旧情感,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努力学*、追求成就的过程。
由于“收科”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在学***古代历史或文学时,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相关内容。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科举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收科”来增添历史氛围:
寒窗苦读数十载,
一朝收科梦成真。
金榜题名传千古,
不负韶华不负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科举考试结束后的场景,考生们放松的姿态,考官宣布成绩的庄严场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乐器的声音,或是考生们欢呼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收科”的词汇,但类似的考试结束或学业完成的仪式在世界各地都有存在。
“收科”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了解和学*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适当地运用这样的古雅词汇,可以增添语言的韵味和深度。
1.
【收】
(形声。从攴(pū),收(jiū)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收,捕也。 、 《诗·大雅·瞻卬》。传:“拘收也。”-女反收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 《后汉书·张衡传》-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组词】
收领、 收系、 收付、 收考、 收夷、 收劾、 收案、 收掩、 收执、 收禁、 收领
2.
【科】
(会意。从禾,从斗。“斗”的意思是“量”。合起来指衡量、分别谷子的等级品类。本义:品类,等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科,程也。 、 《论语·八佾》-为力不同科。 、 《论衡·幸偶》-与此同科。 、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巧曹》-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组词】
科品、 科荣、 科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