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4:20
借道: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借用某条道路通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指借用某种途径或手段来达到某个目的。
“借道”一词源于汉语,由“借”和“道”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借”意味着借用或暂时使用,“道”则指道路或途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字面上的道路,还可以指代更广泛的途径或手段。
在**文化中,“借道”常常与策略和智慧联系在一起,因为它涉及到通过非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在社会交往中,这个词汇也可能暗示着某种程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借道”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的,因为它通常与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相关联。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挑战时寻找创造性解决方案的智慧。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因为主要道路封闭而不得不借道一条不熟悉的小路回家。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最终我成功地回到了家,这让我意识到在必要时灵活变通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借道”:
在生活的迷宫中,我借道
一条不为人知的小径,
穿越了困惑的森林,
找到了内心的光明。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繁忙的城市中,突然转向一条狭窄的小巷,这条小巷通向一个宁静的公园。背景音乐可能是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探索和发现的感觉。
在英语中,“借道”可以对应为“take a detour”或“use a shortcut”。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个概念都涉及到通过非直接的方式达到目标,但具体的表达方式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借道”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场景。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术语,还可以用来比喻性地描述通过非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概念和策略。
1.
【借】
(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
借进。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借,假也。 、 《广韵》-借,假借也。 、 《晋书·阮裕传》-借无不给。 、 宋·王安石《伤仲永》-借旁近与之。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允修借书。 、 、 、
【组词】
求借、 挪借、 借当、 借当头、 借典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