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2:33
词汇“树同拔异”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树”、“同”、“拔”、“异”。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树同拔异”字面意思是指树立相同的观点,排斥不同的意见。基本含义是指在集体或组织中,人们倾向于支持一致的观点,而对不同的意见或观点持排斥态度。
“树同拔异”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于集体和谐与个人自由之间关系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对不同意见的排斥——仍然被广泛认知。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和谐与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树同拔异”这个成语的形成和使用。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主义和多元文化的兴起,这个成语有时被用来批评那些过于强调一致性的社会现象。
这个成语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封闭、保守和缺乏创新。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一致性的同时,也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声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团体或组织内部存在“树同拔异”的现象,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沟通和倡导多元观点来促进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环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思想的花园里,不应树同拔异,而应百花齐放,共绘春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封闭的花园,里面只有一种花朵,而外面的世界则是五彩缤纷。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和声丰富、旋律多变的作品,来象征多元和包容。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roupthink”或“conformity”,它们也指代在集体中追求一致而排斥不同意见的现象。
“树同拔异”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集体生活中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集体与个人、一致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下论孔墨,上述羲炎,树同拔异,辨是分非。
1.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2. 【同】 ——见“胡同”hútòng。
3.
【拔】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拔,擢也。 、 《苍颉篇》-拔,引也。 、 《易·乾》。郑注:“移也。”-确乎其不可拔。 、 《封氏见闻录》-拔河。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
4.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