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8:28
拓印:指将物体表面的图案或文字通过压力转移到另一平面上的过程,通常使用纸张和墨水。这种方法常用于复制碑文、硬币、印章等文物上的图案和文字。
拓印一词源于古代的印刷技术,最初用于复制碑文和印章。随着技术的发展,拓印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一种重要的文物保护和研究手段。
在**传统文化中,拓印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方法。它不仅保留了古代文物的原貌,还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拓印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好奇。它让我联想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远,激发了我对古代文明的探索欲望。
在我的生活中,拓印常出现在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时。通过拓印,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魅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拓印:
岁月如拓,墨迹斑驳,
历史的碑文,在心中拓印。
每一笔,每一划,
都是时光的印记,永恒的见证。
拓印的视觉联想是古老的碑文和墨迹,而听觉联想可能是拓印时纸张摩擦的声音,给人一种沉静和庄重的感觉。
在不同文化中,拓印的概念和应用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类似的复制技术可能被称为“rubbing”,但其文化和历史背景与**有所差异。
拓印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方式。它让我深刻理解到,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拓印这一词汇提醒我要珍惜和传承文化遗产。
1.
【拓】
举,托起。
【引证】
《列子·说符》。注:“拓,举也。”-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
开辟;扩展。
【引证】
《后汉书·张步传》-扩地寖广,兵甲日盛。 、 《吴子·图国》-辟土四面,拓地千里。 、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拓世贻统。
【组词】
拓地、 拓界、 拓宇、 拓造、 拓销、 拓边、 拓辟
2.
【印】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 、 蔡邕《独断》-玺者,印也。印者,信也。 、 《苍颉篇》-印,验也。 、 《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玺谓之印。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每字为一印。 、 、 、
【组词】
印务、 印券、 印佩、 印牌、 印囊、 印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