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7:34
词汇“坛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雅且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坛宇”进行分析:
“坛宇”一词由两个字组成:“坛”和“宇”。
结合起来,“坛宇”可以理解为一个神圣的、用于重要仪式的空间或场所。
在文学作品中,“坛宇”可能用来形容一个庄严、神圣的场所,如古代的祭坛或宫廷。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因为它过于文雅和专业。
“坛”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形状像一个土堆,用于祭祀。“宇”字则源于古代对房屋的称呼,后引申为空间概念。
在**古代,坛宇是举行国家大典和祭祀的重要场所,象征着国家的权威和神圣。
提到“坛宇”,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庄严仪式、神秘的**氛围和历史的厚重感。
在现代生活中,“坛宇”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文化、古代建筑时可能会提及。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坛宇”来营造一种庄严、神圣的氛围:
坛宇之间,星辰旋转,
古往今来,岁月流转。
想象一座古老的坛宇,四周环绕着古树,风中传来悠扬的钟声,这样的场景会给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temple”(寺庙)或“sanctuary”(圣所),它们也指代神圣的场所。
“坛宇”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仪式的重要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文化视野。
1.
【坛】
(形声。从土,亶(dǎn)声。本义:土筑的高台,用于祭祀、会盟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除地曰场,曰墠,于墠筑土曰坛。坛无不墠,而墠有不坛。-坛,祭坛场也。 、 《书·金縢》。马注:“坛,土堂也。”-为三坛同墠。 、 《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 、 《公羊传·庄公十六年》-庄公升坛。 、 《史记·陈涉世家》-为坛而盟。
【组词】
坛宇、 坛兆、 坛域、 坛户、 坛坎
2.
【宇】
(形声。从宀(mián),于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屋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宇,屋边也。 、 《一切经音义》引《说文》-宇,屋檐也。 、 《易·系辞》-上栋下宇。 、 《诗·豳风·七月》。释文:“屋四垂为宇。”-八月在宇。 、 《仪礼·士丧礼》-置于宇西阶上。 、 《汉书·郊祀志》-五帝庙同宇。 、 《淮南子·览冥》-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 、 《资治通鉴》-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组词】
宇堂、 宇达、 宇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