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1:24
“山海之味”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来自山脉和海洋的食物或风味。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源自自然环境,尤其是山区和海洋地区的独特食物或烹饪风格。
在文学中,“山海之味”可能被用来描绘一种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强调食物的原始和纯粹。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尝试或推荐一种特别的地方美食。在专业领域,如烹饪或食品科学,它可能指的是特定地理区域特有的食材和烹饪方法。
“山海之味”这个词汇可能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自然食品的关注增加而逐渐流行起来的。它结合了“山”和“海”这两个自然元素,强调食物的来源和品质。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山海之味”成为了一个流行的概念,鼓励人们回归自然,选择更加健康和有机的食物。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和满足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远离城市喧嚣,享受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场景。
在我的生活中,我特别喜欢探索那些提供山海之味的餐厅和小吃摊,每次品尝都让我感到非常满足和放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山海之味,自然的馈赠,每一口都是大地的呼吸,海洋的低语。”
结合图片,我可能会选择展示山区和海洋的风景,以及相关的食物和烹饪过程。在音乐方面,可能会选择一些轻柔的自然声音,如海浪声和鸟鸣。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地中海风味”或“阿尔卑斯山美食”,它们都强调了特定地理区域的食物特色。
“山海之味”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食物风格,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它在我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提醒我要关注食物的来源和品质,追求更加健康和自然的生活方式。
名廉天地之声,淆竭山海之味。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味】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味,滋味也。 、 《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 《鹖冠子·泰录》-味者,气之父母也。 、 《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 、 《吕氏春秋·察今》-一镬之味。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其味皆苦。 、 、
【组词】
味如嚼蜡、 入味、 味口、 味欲、 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