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6:23
“含烟”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含有烟雾的状态或情境。它通常用来形容空气中弥漫着轻*的烟雾,给人一种朦胧、梦幻的感觉。
在文学作品中,“含烟”常用来营造一种诗意或神秘的氛围,如描述清晨的雾气、黄昏的炊烟或是战场的硝烟。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的空气质量不佳,或者形容某种情境下的朦胧感。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或环境科学中,可能会更精确地描述烟雾的浓度和分布。
同义词中,“朦胧”强调模糊不清,“雾蒙”则更多指雾气笼罩,“烟雾缭绕”则描述烟雾环绕的动态感。反义词则与“含烟”形成鲜明对比,强调清晰可见或明亮透彻的状态。
“含烟”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表达,其词源可能与古代文学中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含烟”常常与诗词中的山水意境相联系,如“烟波江上使人愁”等,它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常常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思绪。
“含烟”这个词给我一种朦胧而深邃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清晨的雾气、远山的轮廓或是旧时光的记忆。这种模糊的美感常常引发我对过往或未来的深思。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登山时遇到清晨的雾气,那种“含烟”的景象让我感到非常宁静和神秘,这种体验让我对自然的美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含烟”:
含烟的山谷,晨曦微露,
雾气缭绕,似梦非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谷中晨雾缭绕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清晨鸟鸣或是远处溪流的声音,增添一种自然的和谐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rouded in mist”或“veiled in smok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能传达出一种朦胧和神秘的氛围。
“含烟”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情感色彩的表达,它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常常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思绪。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添语言的美感。
1.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2.
【烟】
(形声。从火,因声。本义:物质因燃烧而产生的气体)。
同本义。
【引证】
陆机《连珠》-火壮则煙微。 、 《后汉书·蔡邕传》-煙炎之毁熸。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明·刘基《卖柑者言》-烟扑口鼻。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烟炎张天。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烟焰雾雨。 、 唐·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互文,表烟雾斜横。斜 横:升腾缭绕)。
【组词】
烟火邻居、 烟扛扛、 烟爨、 烟蓬、 烟祀、 烟尘、 烟井、 烟火、 烟焰、 夕烟、 风烟、 油烟;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