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3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39:07
含涕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眼中含着泪水,涕即眼泪。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悲伤、感动或激动时眼中含泪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含涕 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情感状态,增强情感的表达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如“含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语境中仍会被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文学研究中,含涕 可能被用来分析人物的情感反应或作品的情感渲染。
含涕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含”和“涕”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包含”和“眼泪”。在古代汉语中,涕也指眼泪,因此这个词汇的历史演变相对稳定,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文化中,眼泪往往与情感的表达紧密相关,含涕** 这个词汇也因此承载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在社会交往中,含涕可能被视为一种情感的真实流露,有时也象征着某种程度的脆弱或真诚。
含涕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悲伤和同情。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失去、离别或重大打击时的情感状态,这种情感的流露往往能够触动人心,引起共鸣。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观看一部感人的电影时,我看到屏幕上的角色含涕而泣,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词汇所表达的情感深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含涕:
月光下,她含涕而立,
泪光与星辉交织,
诉说着无声的哀愁。
含涕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窗前,眼中含着泪水,窗外是朦胧的月光。这种场景往往伴随着柔和而悲伤的音乐,增强了情感的渲染。
在英语中,含涕 可以对应为 "with tears in one's eyes" 或 "teary-eyed"。这些表达在英语文化中同样用来描述人在悲伤或感动时的情感状态。
含涕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表达,它不仅描绘了人的外在状态,更深刻地反映了人的内心情感。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表达的细腻度和情感的深度。
1.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2.
【涕】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涕,泣也。 、 《列子·汤问》-悲愁垂涕。 、 司马相如《长门赋》-涕流离而从横。 、 《诗·小雅·小明》-涕零如雨。 、 《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汪然出涕。 、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泪满衣裳。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德威流涕。
【组词】
涕泗、 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