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1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11:16
词汇“埙倡篪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词汇,它似乎是由几个汉字组合而成的,但并没有明确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从每个汉字的基本含义出发,进行一些推测和分析。
由于“埙倡篪和”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或成语,它可能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专业领域中有特定的含义。在文学中,它可能用来形容音乐的和谐或文化的倡导。
由于词汇的不明确性,很难提供具体的例句。但如果我们假设它是一个形容音乐和谐的词汇,可以有如下例句:
由于“埙倡篪和”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古代文化中,埙和篪都是重要的乐器,代表着音乐和文化的传承。倡导和谐可能是对古代音乐文化的一种赞美。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音乐场景,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由于词汇的不明确性,个人应用较为困难。但如果在一个关于**古代音乐的讨论中,可以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音乐的和谐。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结合古代乐器的图片和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词汇所代表的和谐与美感。
由于词汇的不明确性,跨文化比较不适用。
“埙倡篪和”这个词汇虽然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但通过对每个字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测它可能与古代音乐的和谐有关。在学*和使用中文时,了解词汇的背景和文化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凡所规画,兄不自谋,必以谘诸弟,弟剂度可否,听兄决之,埙倡篪和,如出一人。
1.
【埙】
(形声。从土,熏声。本义: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大小如鹅蛋,六孔,顶端为吹口。又叫“陶埙”) 同本义 。也有用石、骨、象牙制成的。
【引证】
《说文》。字亦作塤。-壎,乐器也。以土为之,六孔。 、 《周礼·小师》。注:“大如雁卵。”-埙箫管。 、 《礼记·月令》-调竽笙壎箎。 、 《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箎。 、 《诗·大雅·板》。注:“其声平下,与箎相谐。”-如壎如箎。 、 《白虎通》-礼乐壎坎音也。 、 《新定三礼图·投壶图·埙》-凡六孔,上一、前三、后二。
【组词】
埙箎
2.
【倡】
(形声。从人,昌声。(chāng)本义:表演歌舞的人)。
领唱,发声先唱。
【引证】
《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 《礼记·乐记》-一倡而三叹。
【组词】
倡作、 倡和
3.
【篪】
(形声。从竹,虒(sī)声。本义:古时候一种用竹管制成的乐器)。
泛指吹管乐器。
【引证】
《洛阳伽蓝记》-快马健儿,不知老妪吹篪。
4. 【和】 ——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