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8:51
“守约施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遵守约定并广泛施予恩惠。这个成语强调了诚信和慷慨的重要性,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遵守承诺的同时,还能够广泛地帮助他人,表现出高尚的品德和宽广的胸怀。
在文学作品中,“守约施博”常用来赞扬那些不仅信守诺言,而且乐于助人的人物形象。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在强调诚信和慷慨的社交场合。在专业领域,如商业或法律,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遵守合同和协议的重要性,以及在商业活动中展现的慷慨和慈善行为。
同义词:信守承诺、慷慨解囊、乐善好施 反义词:背信弃义、吝啬小气、自私自利
“守约施博”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道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互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它更多地被用来强调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在文化中,诚信和慷慨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品质。因此,“守约施博”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很高的评价和广泛的应用。它反映了**人对于个人品德和社会行为的期望和标准。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正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值得信赖和尊敬的人物。在思考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坚守承诺,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帮助他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我很多帮助,还在生活中守约施博,这让我深受感动,并激励我在自己的行为中也要体现出这种品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守约如山,施博如海,诚信之光,照亮人间。”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幅描绘古代文人慷慨解囊帮助他人的画面。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首赞颂诚信和慷慨的古诗朗诵。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价值观可以通过“honesty and generosity”来表达,虽然具体的成语可能不同,但核心的道德观念是相似的。
通过对“守约施博”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诚信和慷慨在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对我个人的行为准则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明·李贽《答耿司寇书》:“此正脉也,此至易至简之学,~之道。”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约】
3.
【施】
(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旗飘动。
【引证】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旖施,柔顺摇曳之貌。 、 《说文》-施,旗貌。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旖旎(施)从风。
4.
【博】
(形声。从十,尃(fū)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同本义。与“小”相对。
【引证】
《说文》-博,大通也。 、 《诗·鲁颂·泮水》-戎车孔博。 、 《淮南子·泛论》-岂必褒衣博带。 、 王逸《鲁灵光殿赋》-丰丽博敞。 、 《楚辞·招魂》-倚沼畦瀛兮遥望博。 、 《礼记·学记》-不学博依。
【组词】
宽衣博带;博硕、 博硕肥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