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3:19
“四分五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事物分散、零落,不成整体。基本含义是指事物分散得七零八落,没有秩序或组织。
在文学作品中,“四分五落”常用来形容战乱后的景象,如村庄被破坏,人们流离失所。在口语中,可以用来形容物品摆放杂乱无章,或者人员分散、不集中。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中,可能用来描述组织结构松散,缺乏效率。
“四分五落”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四分”和“五落”两个词组合而成,形容事物分散的程度。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可见其踪迹。
在**文化中,“四分五落”常与战乱、动荡的社会背景相联系,反映了人们对秩序和稳定的渴望。
该词汇给人以混乱、无序的情感反应,联想可能包括战乱、灾难后的景象,或是个人生活中的杂乱无章。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四分五落”来形容我那杂乱的书桌,提醒自己需要整理和规划。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四分五落的星辰,在夜空中寻找归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战后的废墟,或是杂乱的房间。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吹过零落树叶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disarray”或“scattered”,但“四分五落”更具有形象性和文化特色。
“四分五落”是一个富有形象性的成语,能够生动地描述事物的分散状态。在学*汉语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蓦闻人道,森森地唬得魂离壳。全家眷爱,多应是四分五落。
霎时间大火竟起,烈焰飞天,~,都穿在大船内。前后官船,一齐烧着。
1.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2.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3.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4. 【落】 [方言]形容态度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