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7:22
词汇“推心致腹”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学作品,用以形容对人极为信任,将自己的心事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推心致腹”字面意思是指将自己的心推出来,放到对方的腹中,比喻对人极为信任,毫无保留地倾诉心事。
“推心致腹”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是“推心置腹”,后来逐渐演变为“推心致腹”。
在**传统文化中,信任和忠诚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人际关系理想。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暖和安全感,让人联想到深厚的友谊和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可以完全信任的朋友时,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这种关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推心致腹话长夜,月下共酌情更浓。”
想象两个人在月光下,低声细语,无话不谈,这种场景给人以温馨和亲密的视觉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pen up one's heart”或“bare one's soul”,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了深度的信任和情感交流。
“推心致腹”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信任和亲密。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沟通的深度和效果。
1.
【推】
(形声。从手,隹(zhuī)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推,排也。 、 《仓颉篇》-推,軵也,前也。 、 《孟子·万章上》-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推堕附马河中。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始欲着推字。 、
【组词】
推毂、 推抢、 推沟、 推行、 推引、 推天抢地、 推转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致,送诣也。 、 《易·象下传》-君子以致命遂志。 、 《诗·卫风·竹竿》-远莫致之。 、 《诗·卫风·聘礼》-卿致馆。 、 《仪礼·曾子问》-殷人既葬而致事。 、 《荀子·解蔽》-远方莫不致其珍。 、 《史记·李将军列传》-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致敬亭于幕府。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致电上海。
【组词】
致聘
招引;招致。
【引证】
汉·贾谊《过秦论》-致天下之士。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 、 《三国志·诸葛亮传》-不可屈致。 、 《三国演义》-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 、 清·袁枚《祭妹文》-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 、 《明史》-致此疾困。
【组词】
导致、 致病;致残;致人、 致士、 致聘
4.
【腹】
(形声。从肉,复声。此为后起形声字,初文应即“畐”(fú)字,象人腹部之形。本义:肚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脐上下两旁也。-腹,厚也。 、 《易·说卦传》-坤为腹。 、 《易·明夷》-入于左腹。 、 《素问·评热病论》-腹者至阴之所居。 、 《释名》-自脐以下曰水腹。 、 晁错《论贵粟疏》-腹饥不得食。
【组词】
腹痛、 腹肠、 腹围、 腹如垂瓠、 腹便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