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3:17
献言:字面意思是指提出建议或意见,通常是出于好意或为了帮助他人或组织改进。在汉语中,“献”有奉献、提供的含义,“言”则指言语、话语。因此,“献言”合起来就是指主动提供意见或建议。
“献言”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源自“献”字的奉献意义和“言”字的言语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地出现在正式或文学性的语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献言往往与忠诚、智慧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古代的谏官就是专门负责向君主献言的官员,他们的角色体现了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
“献言”一词给人以积极、建设性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勇于表达、乐于助人的形象,同时也可能引发对权威和决策过程的思考。
在工作中,我曾向团队领导献言,提出改进项目管理流程的建议,这不仅帮助团队提高了效率,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和影响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献言”融入到表达对自然或社会的关怀和建议中:
春风拂面,献言于大地,
愿绿意盎然,花开不败。
想象一位智者在宫殿中向君主献言,背景音乐可能是庄重而深沉的古典音乐,画面则是古代宫廷的宏伟场景。
在英语中,“献言”可以对应为“offer advice”或“propose suggestions”,但其使用语境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献言”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表达功能,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中的沟通与建议机制。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献言”有助于提升沟通的深度和效果。
1.
【献】
(会意。从犬,鬳(yàn)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 、 《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犬曰羹献。 、 《周礼·大司马》-献禽以祭祖。 、 《诗·豳风·七月》-献羔祭韭。 、 《仪礼·聘礼》-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
【组词】
献尸、 献帛、 献爵、 献台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