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1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18:35
“狠心辣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心肠狠毒,手段残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极其冷酷无情,不顾他人感受,采取极端或残忍的手段达到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狠心辣手”常用来描绘反面角色或描述某种极端的情境,如战争、权力斗争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形容某人的行为让人感到震惊或不齿。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犯罪行为或心理变态。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例如“心狠手辣”更强调内心的狠毒和手段的毒辣,而“残忍无情”则更侧重于行为的残忍和缺乏同情心。
“狠心辣手”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极端负面行为的描述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极端冷酷行为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狠心辣手”常常与负面的人物形象或行为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社会对于道德和伦理的重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批评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厌恶和恐惧,因为它描绘的是一种极端的负面行为。联想可能包括暴力、压迫和无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但如果遇到类似的行为,我会用它来描述那些极端无情的人或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狠心辣手之下,花儿也凋零,无情的世界,何处寻温暖?”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冷酷的画面,如夜晚的荒野或冰冷的监狱。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沉重的脚步声或冷酷的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uthless”或“merciless”,它们也传达了类似的冷酷无情的意味。
“狠心辣手”这个词汇在描述极端负面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行为的残忍性,还强调了行为者的心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行为描述。
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
诡行颇僻之刘宗周,~之黄某,意指此一事也。
1.
【狠】
(形声。从犬,艮(gèn)声。(wán)本义:犬争斗声。又指凶狠,残忍)。
下定决心。
【引证】
老舍《骆驼祥子》-他爱钱如命,可是为维持事情,不得不狠了心。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辣】
(形声。从辛,剌(là)省声。本义:辛味)。
同本义。姜、蒜、辣椒等带刺激性的味道。
【引证】
《广雅》-辢,辛也。 、 《通俗文》-辛甚曰辣。 、 《声类》-江南曰辣,中国曰辛。
【组词】
酸甜苦辣;辣菜根子、 辣拐子
4.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