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1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7:22
无漏果:在**术语中,“无漏果”指的是通过修行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即断除了烦恼和过失,达到了清净无染的果位。这种果位通常与阿罗汉、菩萨或佛的境界相联系,意味着修行者已经彻底解脱了生死轮回的束缚。
在经典中,“无漏果”常常出现在讨论修行成果和解脱境界的语境中。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象征精神上的纯净和超越。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特定的或哲学讨论中。
同义词:涅槃、解脱、觉悟 反义词:烦恼、染污、轮回
“无漏果”源自经典,其中“无漏”指的是没有烦恼和过失,“果”则指修行成果。随着的传播,这个词汇也被引入到其他语言和文化中,但其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无漏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了修行者的最终目标和精神追求。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出现在仪式、哲学讨论和精神修养的场合。
“无漏果”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向往,因为它代表了精神上的纯净和超越。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平和和内在的满足感。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参与活动或进行精神探索时。例如,一个徒可能会在修行过程中追求达到无漏果的境界。
在诗歌中,可以将“无漏果”融入到对精神追求的描绘中:
心灵之舟,驶向无漏果的彼岸, 烦恼之浪,终将在觉悟中平息。
视觉上,“无漏果”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山水画或寺庙的庄严景象。听觉上,它可能与音乐或诵经声联系在一起,带来一种平和与宁静的感觉。
在其他或哲学体系中,可能存在类似的概念,如教中的“天堂”或道教中的“仙境”,它们都代表了精神上的超越和纯净。
“无漏果”是一个深奥的*术语,它代表了精神上的纯净和超越。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和**的精神追求。尽管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太常用,但它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
3.
【果】
(象形。甲骨文字形,田象树上结的果实形,在木之上。本义:果子,果实。这个意义后来曾写作“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果,木实也。 、 《易·说卦》-艮为果蓏。 、 《周礼·场人》。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臣瓒曰:“在地曰蓏,在树曰果。”-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 《素问·藏器法时论》。注:“谓桃李杏栗枣也。”-五果为助。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 明·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
【组词】
果布、 果馔、 果谷、 果正、 果桌、 草果;荚果;浆果;果瓜、 果茹、 果隋、 果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