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3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32:01
漏税:指纳税义务人故意或无意地未按照法律规定足额缴纳税款的行为。这可能包括隐瞒收入、虚报费用、利用税收漏洞等方式来减少应纳税额。
漏税一词由“漏”和“税”组成,其中“漏”原指液体从容器中流出,引申为遗漏、缺失;“税”指国家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随着税收法律的完善和税务管理的严格,漏税的概念和处理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漏税可能被视为严重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在一些国家,漏税可能导致严重的法律后果,包括罚款和监禁。
漏税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涉及不诚实和违法行为。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贪婪、腐败和不公平。
在个人生活中,漏税可能是一个不常直接接触的话题,但在新闻报道、法律案件或与会计师的交流中可能会遇到。
在诗歌中,漏税可以被用作隐喻,象征性地代表逃避责任或道德缺失:
“他的心,如同漏税的账本, 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视觉上,漏税可能让人联想到破碎的容器或漏水的管道,象征性地表示财富的流失。听觉上,可能与警报声或法庭审判的声音相关联。
在不同语言中,漏税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未按规定缴纳税款——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英语中,漏税可以对应为“tax evasion”。
漏税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涉及法律和财务问题,还触及道德和社会责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漏税的含义和影响有助于更准确地沟通和处理相关问题。
1.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
2.
【税】
(形声。从禾,兑(duì)声。本义:田赋,征收的农产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税,租也。 、 《急就篇》注-敛财曰赋,敛谷曰税,田税曰租。 、 《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初税亩。 、 《大戴礼记·主言》-税十取一。 、 《汉书·食货志》。注:“税者,田租也。”-有税有赋。 、 《周礼·掌交》-论九税之利。 、 《汉书·刑法志》-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