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0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09:34
战棚(zhàn pé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古代战争中临时搭建的防御工事或指挥所。它通常是由木材或其他可快速搭建的材料构成,用于保护士兵免受敌方攻击,或者作为将领指挥战斗的地点。
在文学作品中,“战棚”可能被用来描绘战争的紧张气氛或指挥官的英勇决策。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军事专业领域,它是一个准确的术语。
“战棚”一词源于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描述古代战争的文献中仍然常见。
在**古代战争文化中,战棚是军事策略和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战争的实际情况和军事技术的发展。
提到“战棚”,可能会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士兵的勇敢以及指挥官的智慧。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军事的严肃性。
在历史小说或战争电影中,战棚常常是一个关键的场景设置,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战争的背景和人物的决策。
在诗歌中,可以将“战棚”作为一个象征,代表战争中的希望和坚持: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战棚如孤岛般屹立, 士兵们在此寻找片刻的安宁, 将军在此策划胜利的蓝图。
想象一幅画面:夜幕下,战棚内烛光摇曳,将领们在地图前低语,外面是战鼓和号角的回响,这种场景充满了紧张和期待。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临时军事结构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但其功能和象征意义可能相似。
“战棚”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历史和军事的知识,也激发了对战争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理解和描述世界。
1.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2.
【棚】
(形声。从木,朋声。本义:用竹、木搭成的篷架或小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编木横竖为之皆曰栈曰棚,今谓于上以蔽下者曰棚。段玉裁注:“《通俗文》曰:‘板阁曰栈,连阁曰棚。’析言之也。许云:‘棚,栈也。’浑言之也。”-棚,栈也。 、 《隋书·柳彧传》-高棚跨路,广幕陵云。
【组词】
窝棚、 棚井、 棚摊、 棚阁、 棚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