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5:2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5:27:12
词汇“三跨两步”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者广泛使用的词汇,因此它的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可能需要从字面意思出发进行推测。
“三跨两步”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在三个跨越的动作之后紧接着两个步行的动作。这个词汇可能来源于某种特定的动作序列或者是一种比喻性的表达。
由于“三跨两步”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特定的动作或者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在口语中,如果有人使用这个词汇,可能是指某种具体的动作或者是比喻性的描述。
同义词:三步两跨(可能的同义表达,但同样不常见) 反义词:一步一跨(可能的反义表达,但同样不常见)
由于“三跨两步”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考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三跨两步”可能被赋予特定的意义,但这需要具体的上下文来确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三跨两步”可能不会引起特别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由于“三跨两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低。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三跨两步”作为一种象征性的表达,用来形容某种特定的动作或者是一种节奏感。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三跨两步”的具体动作,从而帮助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
由于“三跨两步”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比较。
“三跨两步”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它的使用和理解需要具体的上下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常用词汇更为重要。对于这类不常见的词汇,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语境来加深理解。
贾瑞如得了命,三步两步从后门跑到家里。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跨】
(形声。从足,夸声。本义:迈步,越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谓大其两股间,以有所越也。”-跨,渡也。 、 《国语·晋语》-不跨其国。 、 《左传·昭公十三年》-康王跨之。
【组词】
跨进大门;跨过小沟;跨蹑、 跨巽、 跨火、 跨踪
3.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4.
【步】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步,行也。 、 《礼记·祭义》-跬步而不敢忘,孝也。 、 《书·召诰》-王朝步自周。 、 《礼记·曲礼》-步路马必中道。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见夫人之步马者。 、 《楚辞·屈原·涉江》-步余马兮山皋。 、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组词】
止步;信步、 步步虚心、 步阁、 步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