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4:34
“东观”字面意思是指东边的观台或建筑物。在古代,观台常用于观测天文、气象或作为军事瞭望点。因此,“东观”可以理解为一个位于东边的观察点或建筑物。
“东观”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位于东边的观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可以指任何位于东边的观察点或建筑物。
在**传统文化中,东方常被视为吉祥和希望的象征,因此“东观”也常带有积极和美好的寓意。在古代,东观常用于观测天文和气象,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军事价值。
“东观”给人以高远、宁静和美好的联想。它让人想到清晨的日出、宁静的观察点和历史的沉淀。
在旅行中,我曾登上一个古老的东观,从那里俯瞰整个古城,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自然的壮美。
诗歌: 东观之上,晨曦初现, 古城静谧,岁月悠长。
故事: 在那个古老的东观,他遇到了一生的挚爱,从此,东观成了他们爱情的见证。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东观上,远处的日出映照着古城的轮廓。 听觉:清晨的鸟鸣和微风拂过东观的声音,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East Tower”或“East Watch”,但它们在文化内涵和使用上与“东观”有所不同。
“东观”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地理位置,还承载了人们对美好和希望的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观】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引证】
《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观谓之阙。 、 《礼记·礼运》-出游于观之上。 、 《后汉书·班固传·典引》-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
【组词】
观阙、 观魏
台榭。
【引证】
《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观,舟车不饰。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组词】
观台、 观榭、 观阁